9月23日,昼夜均,寒暑平,又是一年秋分日。
艺茂国际仓云顶四合院内,白墙青瓦框起一方蓝盈盈的天,棉絮样的云朵缓缓流动。一群热爱诗书琴画的人相聚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去处,共同聆听“公开课·秋之画”,畅聊书画琴茶之诗情,静享秋与云平之画意。
 
   本次公开课·秋之画·“书画琴茶,秋与云平”由大河报大河收藏事业部、河南省中原手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茂国际仓主办,青年茶生活运动中心、郑州古琴艺术协会、河南夔音堂古琴馆承办。
 
    秋之画│盛世收藏 画中意清幽
      
    盛世谈收藏。当代人对书画收藏的热衷趋之若鹜,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往往让人无暇去驻足体味一幅画作之意境,而美学教育的缺失,则让许多人对书画作品心怀敬畏、不知该从何鉴赏。此次公开课·秋之画特别邀请到大河鉴宝书画鉴定专家于建华来聊一聊书画收藏赏玩的那些事儿。

    下午三时,四合院一处小院落的展厅内座无虚席,展厅四壁是早已悬挂好的珍藏书画作品,主讲席一侧的美女茶艺师已沏上一壶好茶。在袅袅茶香中,于建华从最早有记载的书画收藏讲起,旁征博引,既有收藏趣事、画家逸闻等趣味性极强的内容,也结合展厅内张挂的作品对笔触、构图、意境等专业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如果您收藏书画是为了保值增值,不妨记住“不怕买高,就怕买假”这句行语。如果您想给家中张挂几幅画又不知该如何选择,于建华也在讲座上给出了建议:书房中不妨挂幅寄情林泉的山水人物,或策杖访友、或观瀑看云、或林幽抚琴;客厅可悬挂象征吉祥如意的绘画,烘托出祥和美满的氛围;卧室应有温馨之意,挂张改、费一脉的仕女,或“黛玉调鹦”、或“西施浣纱”之类富有闺阁之气的作品;餐厅则以悬挂果蔬、清供图为宜。

   审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或立轴或册页或扇子,或悬挂壁上,或展阅在案几之间,或把玩在手掌之中,那画中清幽意境所带来的审美愉悦与情感满足,并非其他物质享受所能替代。

  择一隅清幽,闲暇时清茶一杯,文房四宝、书画琴茶,岂不惬意?
 
   琴与诗│弹诵相和 夜醉人酣畅
   
   

     
    赏了书画、品了好茶,自当有琴音助兴。当晚七点半,青年古琴演奏家、斫琴家、郑州市古琴艺术协会会长,中国古琴学会河南艺术中心主任,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一凡携同李云蕊、刘全胜、范腾飞带来了一场小型的古琴演奏会。
夜幕低垂,星光微现。一曲《流水》清远悠扬,拉开了演奏会的帷幕。随后,古琴独奏《欸乃》《小胡笳》《梅花三弄》《鹤鸣九皋》《秋鸿》等古琴名曲相继在夜色中流淌而出,或悠扬隽永,或起伏跌宕,余音绕梁,令身心皆为之沉醉。

    聆听古琴曲的同时,现场观众可也没闲着,因为有奖互动问题可能就藏在曲子里!一曲弹罢,或是回答琴曲典故,或是背诵相关诗词,三名幸运观众均赢得了由河南慎笃茶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白茶一盒以及由壶仓(钧瓷)提供的精美主人杯一只。享受了琴曲悠扬,又有奖品拿,当真是一大乐事!

    自古“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随音律吟诵诗词便是文人之雅事。演奏会上,大河报的几位编辑记者选取了《乡愁》《再别康桥》《还给谁》等名篇,与古琴曲弹诵相和,也别有一番意趣。一首《春江花月夜》,和上琴箫合奏的同名曲目,好似一幅朦胧而空灵的水墨丹青、一曲清丽而委婉的浅吟低唱,正可谓月在水里、月在天上、月在画里、月在心上。在一曲《酒狂》的烘托下,《将进酒》的豪纵狂放愈发彰显饱满,掀起整场演出的高潮,引起一片掌声与喝彩。

    尽管朗诵者皆非专业人士,但吟诵仍不乏情绪之饱满,再有李一凡等大师的琴曲加持烘托,业余派的朗诵爱好者们在演出结束后,仍然兴趣盎然,纷纷要求“此般朗诵活动可以多搞几次”!真真是“清风如酒,夜正醉,人正酣”!
 
    市集│艺术手作 精美有样子
   
    
    
    

     
          
    这边,大河收藏艺术市集展示出售的物品件件精美有样子,让到场的朋友们不仅可以畅聊书画琴茶之诗情画意,还可以淘到雅致独特的物件儿;那边,一把把崭新油润的紫砂壶让人爱不释手,那边,锔瓷工艺则赋予了破损茶壶第二次生命,展现出别样的气韵;身着中式禅服的茶艺师优雅熟练地煮水、泡茶、分汤,气质沉静的姑娘正手持一件件精美的黄铜器侍弄香道;正在专心制作手工皮具的摊主引得众人驻足观看,中式布艺的手包钱夹也吸引着姑娘们的目光;红艳晶亮的琉璃手串在买主的手腕上点亮了略显萧瑟的初秋,一把折扇轻轻一摇便拂去了秋日的燥热……

    书画、琴箫、茶烟、手作……秋阳蒸出微微汗意,秋月映出天光云影,柔软恬静的时光就这样在心头徜徉开来。